樓市拖累GDP創6年來新低 “微刺激”可能加碼
發布日期:2014/10/22 9:21:14 | 瀏覽次數:4116 來源:南方都市報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數據顯示,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7.4%,其中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.3%,為近6年來新低。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認為,第三季度增速回落系經濟結構調整的陣痛超出預期,產能過剩、房地產調整是主要原因。官方認為,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仍處在合理區間,轉型勢頭良好,四季度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可能性較大。多位受訪專家認為,樓市新政效果不會太快出現,未來仍有可能出臺多項刺激政策,但四季度要想實現增長7.5%難度較大。
昨日數據公布后,資本市場也有所反應,滬指下跌0.72%。
經濟增速回落
昨日,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,初步核算,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419908億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,同比增長7.4%。分季度看,一季度同比增長7.4%,二季度增長7.5%,三季度增長7.3%。分產業看,第一產業增加值37996億元,同比增長4.2%;第二產業增加值185787億元,增長7.4%;第三產業增加值196125億元,增長7.9%。從環比看,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.9%。
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昨日指出,雖然三季度GDP的增速有所放緩,但就業和物價形勢總體穩定,國民經濟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。1-9月份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000萬人,提前完成目標任務,物價指數較為平穩,在國際形勢復雜多變,國內三期疊加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,保持經濟平穩很不容易。盛來運稱,三季度增速回落,原因是多方面的,有去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的原因,更主要的是,經濟結構調整的陣痛超出預期。他表示,一是多年積累的傳統產業的產能過剩,這個問題仍然比較突出;二是今年以來房地產持續調整的累積效應有所增加。這兩個因素,短期來看都會影響相關企業的生產、消費和投資。
“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‘新常態’仍將保持繼續。”商務部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告訴南都記者。“目前樓市是經濟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。”中歐陸家嘴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勝軍告訴記者,當前房地產對GDP的貢獻率達到了20%,但房地產指標一度在各項指標中下降的是最快,因此對于經濟的影響較大。不過,劉勝軍認為,政府今年已經意識到房地產過快下滑可能對經濟的危害,才出臺的樓市新政的舉措,但實際效果還有待觀察。
樓市新政效果待觀察
“樓市新政要起效果還需要時間。”白明指出,三季度樓市仍處在下滑狀態,樓市產業鏈較長,對眾多領域的影響都較為明顯,對水泥、建材等商品的產能過剩影響也較為明顯。白明指出,目前樓市新政出臺后,二三線城市樓市政策放開力度很大,而一線的北上廣深等城市的力度較小,未來樓市的限購等政策還將逐步松綁。另一方面,商業銀行也沒有馬上完全執行新政中的貸款優惠政策。因此,樓市真正的回暖還需要時間。
對于產能過剩問題,劉勝軍向南都記者指出,產能過剩的解決是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,中國長期的投資率在50%以上,金融危機以后,產能過剩的問題浮出水面。劉勝軍認為,解決過剩有兩個出路,一是靠消費,二個是靠行業的調整重組。行業的大量調整、重組可能會是一個較為痛苦的過程,最好能通過提升國內消費解決。數據顯示,前三季度,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8.2%,這一數字高于GDP增速。劉勝軍認為,如果居民收入的增長能夠長期超過GDP增速,確實將推動居民收入比重的提升,在當前消費增長有限的背景下,有助于推動消費消化產能。但劉勝軍指出,居民收入分配的調整更為重要,只有收入分配更為合理,才有助于提升消費能力。
微刺激頻出
今年以來,政府推出多項“微刺激”政策。近期,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稱,將在環保、信息消費等領域開工一大批項目。萬聯證券研究所所長傅子恒告訴南都記者,目前傳統領域的產能過剩還需要消化一段時間,新興產業的擴張潛力則比較大,未來在結構調整中有望形成新的增長點。同時,在金融政策上,正回購利率連續下調,兩個月內SLF注資達7000億,貨幣端開始放松。傅子恒認為,包括之前的定向寬松、定向降準在內,都是為了配合經濟結構調整,未來的經濟結構調整可能會有新的進展。
白明向記者分析稱,目前連續的“微刺激”可能持續累加。這類刺激政策最重要的是要投入到有效的項目中去,以推動經濟復蘇。目前連續推出高密度的支持外貿政策,三季度外貿有了大幅增長。不過,從近期的廣交會成交數據來看,成交量并不樂觀,這對未來幾個月的外貿數據有參考作用。他認為,未來中歐之間的貿易可能成為外貿最大的驅動力。
昨日數據公布后,資本市場也有所反應,A股大盤隨即調整。截于昨日收盤,上證指數收于2339.66點,下跌0.72%,深證成指收于8106.92點,下跌1.19%。“市場預期已經充分消化了。”傅子恒告訴記者,市場早有心理準備,因此昨日的大盤表現還算平穩。他認為,近期的股市波動原本就不是由GDP等經濟指標進行趨動的,主要是政策利好推動,關鍵看未來的政策怎么互動。隨著資金成本的下降、改革紅利的釋放,GDP增速放緩對股市的影響將不會太大。
四季度或“不溫不火”
“四季度增長或處在‘不溫不火’的狀態。”白明告訴南都記者,從當前的政策走向上看,微刺激最終減緩了經濟的下滑,四季度經濟應該有止跌的跡象,不大可能出現過熱或過冷的情況。白明認為,四季度的經濟增長仍將處在7.3%-7.4%之間。9月份出口、新增貸款增速超出預期,用電量、實際使用外資增速均實現由負轉正。不過,前述多位受訪人士均表示,今年達到7.5%的增長目標難度較大,但繼續下滑跌至7.2%的可能性也不大。
“微刺激是一種‘緩兵之計’,關鍵在于推動實現三中全會的改革目標。”劉勝軍說,改革紅利的釋放才能真正推動經濟復蘇。他向記者指出,對于四季度及未來的經濟走勢,最好的刺激政策可能是大規模減稅。這將極大提振市場信心,有利于進一步推動市場繁榮,減緩經濟增速放緩產生的負面影響。
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則表示,2015年,中國經濟仍將面臨舊的增長動力迅速減弱、新的增長動力逐步接續的結構調整格局。一方面,考慮到有效住房需求的基本穩定和新建住房供給的持續上升,房地產下滑趨勢短期難以出現逆轉,拖累了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。另一方面,居民消費對于經濟增長貢獻不斷上升的趨勢會持續,美國等經濟體復蘇帶來的外需上升也將部分緩解經濟下行壓力。